有色金属冶金科学与技术

  • 铅还原炉渣碳热还原过程锗挥发行为及工业化试验研究

    韦旭昶;甄勇;李旻廷;樊刚;李兴彬;邓志敢;叶富;李兵;

    为提升铅还原炉渣烟化挥发过程锗挥发率,降低弃渣中锗含量,开展了铅还原炉渣碳热还原过程锗挥发行为研究,并进行了工业化试验.热力学分析表明,GeO_2和金属Ge容易被硫化转化为高挥发性的GeS;在反应温度为1 250℃、还原时间为60 min、碳配比为4.5%(无烟煤作还原剂)以及通入空气等条件下,Ge的挥发率约为38%;在相同条件下,添加6%的FeS_2可使Ge挥发率提高到60%以上;工业化试验表明,将烟化炉温度从1 200℃提高到1 250℃,并使用高硫无烟煤代替无烟煤,最终水淬渣中的Ge含量从45 g/t降低至25 g/t,锗挥发率提高至95%,铅锌挥发率大于95%,实现了铅还原炉渣中锗的高效挥发.实验室静态条件的传热与传质效率要比工业化动态条件差,这导致了锗挥发率的差异.因此,升高温度和体系中适量硫的存在有利于促进Ge以GeO和GeS形式高效挥发.

    2025年05期 v.50;No.25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5 ]
  • 一种改性铵盐类捕收剂在锂云母和石英浮选分离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冯梦菲;谢海云;张鑫意;郭图悦;晋艳玲;李建娟;任炳毅;刘殿文;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锂资源的提取已经成为近几年的热点,而锂云母则是目前我国锂资源提取的主要原料之一.通常锂云母和石英、长石等脉石矿物伴生,因此,如何有效分离锂云母和石英,以减少后续锂资源浸出过程的酸耗量,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改性铵盐类捕收剂12-S对锂云母和石英的捕收性能的影响,通过微浮选试验、表面润湿性测试、接触角、Zeta电位、FTIR测试等方法探索了12-S对锂云母和石英浮选分离效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锂云母和石英表面的作用机理.通过微浮选试验,得到在pH值为4、捕收剂12-S用量为40 mg/L的的条件下,锂云石和石英的可浮性差异明显,可实现高效浮选分离;表面润湿性测试证明,12-S的捕收性能仅次于十二胺;由接触角、Zeta电位测试可知,捕收剂与锂云母作用后的接触角及Zeta电位变化的差值更大,证明其对锂云母的吸附能力更强;FTIR测试证明捕收剂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在锂云母表面.相比于十二胺、十八胺和油酸钠,该捕收剂对锂云母有更好的捕收性能,可实现锂云母和石英的选择性分离.

    2025年05期 v.50;No.258 13-2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6 ]

地学与矿业工程

  • 疏松砂岩储层解堵溶蚀过程渗流特性模拟研究

    马世东;周振永;陈德照;吴利利;唐颖;

    酸化解堵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油气储层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明确酸化解堵多尺度、多物理过程实际近井地带动态耦合及微观机理,基于储层特征参数,引入扰动系数,构建了考虑达西流和非达西流的双重介质酸岩反应双尺度、多物理场数值模型,通过二维线性反应流动模型和符合现场实际的径向砂岩油藏酸化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酸液注入速度的增大,溶蚀形态依次表现为均匀溶蚀、扩张溶蚀、蚓孔溶蚀、锥形溶蚀,酸液流动存在由活塞式均匀流动到不稳定流动的转变,稳定流动区域逐渐缩小至某一固定范围,且酸液波及区域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对于非均质砂岩储层,溶蚀模式仅与注入Damkohler(Da数)相关,低pH值酸液可有效降低作业时间.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会引起砂岩储层产生蚓孔作用及蚓孔竞争,酸液溶蚀由于不同方向的孔渗结构差异井壁周围发育出具有高渗流能力的长度不等的蚓孔.在酸蚀过程中,近井地带大孔隙占比增至原有数值的2倍左右,而其他区间的孔隙占比则出现0.56%~0.55%不同程度地下降.对于实际井筒周围的径向流场,大部分酸液消耗于井壁附近,远井地层只是作为渗流阻力区,解堵效果较为局限.

    2025年05期 v.50;No.258 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6 ]
  • 云南高原山地风电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范立张;解明恩;杨晓鹏;杨鹏武;肖瑞迪;朱颖墨;

    云南是我国南方山地风资源富集区和重点开发区域.气象灾害不仅影响发电效益,也是风电场安全运营隐患之一.基于相关气象数据、灾情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从云南已建成的154座风电场中挑选12个代表性风电场,进行了风电场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风险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云南高原山地风电场的主要气象灾害为雷击、冻害、大风,其中雷击频率最高,冻害次之;从空间分布看,滇东南雷击灾害最突出,滇东冻害最显著.雷击灾害对输电线路影响最大,冰冻灾害对风机叶片影响最明显.重度雷击灾害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滇西北东南部、滇中、滇东南西部、滇西南东部、滇东地区南部5个区域;重度冰冻灾害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东北、滇东3个区域.云南高原山地风电场中雷击、冰冻灾害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中度以上雷击灾害风险占比76.6%,中度及以上冻害风险占比98.7%,冻害高风险比例高于雷击灾害.

    2025年05期 v.50;No.258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0 ]
  • 基于改进YOLOv8的摇床矿带分界点目标检测算法

    邵平;刘丹;余龙舟;陈鑫;刘哲林;

    传统的摇床选矿方法依赖工人凭借生产经验手动调整接矿板位置,这会导致人工成本升高且接矿结果不稳定.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摇床的智能化应用提供了可能.YOLOv8目标检测模型以其高检测精度和鲁棒性在目标检测领域获得了广泛认可.然而,YOLOv8在处理复杂场景时存在局限性,如浅层特征提取不足和高阶特征图的通道表达能力不足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浅层特征注意力模块(LLA)和深层特征注意力模块(HLA),分别增强了低阶和高阶特征图的表达能力,并通过引入C2f-faster模块降低模型参数量,实现轻量化.实验表明,本研究与五个流行的目标检测算法相比取得了最好的性能,与原始YOLOv8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mAP达到89.02%,mAP50∶90增加了4.08%,能够高效准确地识别矿带分界点,展现了该模型在矿带分界点检测领域中的巨大潜力.

    2025年05期 v.50;No.258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基于最小非零冗余正则项的多标签学习方法

    李润鑫;杨扬;石瑞;李晓武;王红斌;

    特征选择是一种通过选择最佳特征子集来增强多标签学习的有效技术.现有的研究表明,l_1-norm和l_(2,1)-norm是特征选择中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并分别用以学习标签特定特征和公共特征.然而,现有的基于l_1-norm和l_(2,1)-norm的多标签学习忽略了特征之间的冗余干扰问题,即特征和标签之间语义信息丢失或重叠.对此,本文设计了最小化非零冗余正则项以解决冗余干扰问题,并考虑分别使用标签相关性和样例相关性约束标签特定特征和公共特征,以避免最小化冗余干扰时特征权重消失的情况.特别地,由于最小非零冗余正则项以二元范式呈现,致使常用的加速近端梯度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 Algorithm, FISTA)失效,而一般的交替求解算法时间复杂度较高,因此,设计了一种新颖的优化算法(approximate-FISTA)对模型进行求解.在7个多标签标准数据集上,对比目前较先进的7个算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最小非零冗余正则项的多标签学习方法(MNRRML)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

    2025年05期 v.50;No.258 56-6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 多尺度小波联合空域估计的FMCW雷达呼吸心率检测

    韦琳;熊浩;祝太虎;张正文;

    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雷达呼吸心率检测具有便携、无感等特点,但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空间杂波,易使呼吸心跳信号分离失真;呼吸信号的高次谐波处于心跳信号的低频带附近,也严重影响心率检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小波联合空域估计的FMCW雷达呼吸心率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单轮集成经验模态分解(SEEMD)算法将中频信号分解为多个尺度信号;其次,再通过离散小波变换(DWT)从最优尺度信号中分离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最后,采用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将呼吸信号和心跳信号转化到空域中以消除呼吸谐波的影响,准确估计呼吸率和心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下的呼吸率检测准确率达到94.62%,心率检测准确率达到97.81%.与传统算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和鲁棒性,适用于强干扰环境.

    2025年05期 v.50;No.258 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2 ]
  • 可变形线性物体交叠交叉姿态的递进式识别方法

    刘学君;侯甲兴;栾海英;晏涌;吴永豪;王微微;陈庆帅;陈雯柏;

    以电线、电缆等为代表的可变形线性物体的自动抓取和操控在多个行业的智能装配中至关重要,其不规则形状和易相互交叠交叉的特性给视觉检测带来了严峻挑战.可变形线性物体抓取对速度要求较高,现有识别算法为了提高速度,牺牲部分图像信息,且现有算法稳定性较差,导致在可变形线性物体交叉交叠时产生误检.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一种递进式可变形线性物体检测方法.首先,本文使用语义分割网络得到包含可变形线性物体信息的二值掩膜图像,显著增强交叠区域与背景区域的特征差异;其次,根据可变形线性物体近似直径估算距离阈值,结合交叠区域像素点与背景区域像素点最短距离大于距离阈值的特性,确定交叠区域,使用交叠区域形状信息和颜色信息确定交叠部分的物体边界,生成新的掩膜,消除交叠状态可变形线性物体导致的特征遮挡;最后,结合基于向量相似性的简单神经网络比较交叉点附近线段的特征相似性,匹配交叉点附近线段,解决交叉点附近物体的模糊交集.实验结果证明,在自建可变形线性物体数据集中,本文方法可以准确检测交叠状态的可变形线性物体,在识别单个物体和相互交叉物体时,识别准确率较对比算法提升23.3%,多姿态多颜色67个样本识别准确率的均方误差较对比算法降低0.07,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

    2025年05期 v.50;No.258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 基于特征融合与增强的摔倒检测方法研究

    陈曦;王恒友;何强;

    人体摔倒检测是目前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提供紧急救援和监护老年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尺度变化、遮挡等场景下人体摔倒检测算法的精度普遍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倒置残差网络,简称为AIS-YOLO,并将其应用到人体摔倒检测任务中.首先,该算法在YOLOv8n的检测头基础上添加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模块(ASFF),从而增强了模型对多尺度信息的感知能力.其次,引入倒置残差块注意力机制(iRMB),并将其与Neck中的C2f模块相结合,在确保检测精度较好的同时,保持计算复杂度基本不变;最后,使用Inner-WIoU替换CIoU边界框回归损失,SLideLoss替换原有的VFL分类损失,解决不同样本之间的不平衡性问题,加快了模型收敛速度,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在Fall Detect数据集上,AIS-YOLO相比于YOLOv8n精度提升了2.7%,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为人体摔倒检测领域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2025年05期 v.50;No.258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5 ]

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

  •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长期大中型水电站发电能力预测

    韩自奋;张云云;舒朝江;朱宏毅;

    水电站发电能力预测对优化大小水电站发电效益、高效利用和充分消纳水电能源意义重大,以甘肃省境内的大孤山水电站为研究实例,探索耦合气象和水文信息的水电站发电能力预测方法.构建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PSO-BP(结合粒子群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和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预测模型,并设置两组预测方案,方案一以未经筛选的全部预报因子作为输入变量;方案二首先通过分析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与区域气象数据和水文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重要程度显著的预报因子,以此作为输入变量,分别对大孤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进行预测,然后以实际水电站发电数据作为基础,对比分析3种预测模型在2组方案下的预测效果,并采用4种预测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方案和预测模型,最后利用资料齐全的临近水电站进行发电能力预测,验证模型数量.研究表明:经过筛选得到的气象数据和水文信息耦合的水电站发电能力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其中: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大仅为0.1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最大仅为0.044,相关系数R~2达到0.995,能够有效预测水电发电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大小水电站错峰发电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5期 v.50;No.258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8 ]
  • 基于水荷载增量过程的深埋高外水水工隧洞混凝土衬砌受力特性研究

    杨逢杰;蒋军;杨健;朱洪泽;苏凯;

    排水孔是深埋水工隧洞中不可或缺的降压措施之一,但设置排水孔后衬砌的力学响应尚不明确.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围岩-衬砌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渗流-应力间接耦合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设置排水孔后衬砌在外水压力作用下的接触特征及受力性能,对比衬砌施作时机带来的差异,分析了排水孔布置参数对衬砌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衬砌施作时间与隧洞开挖完成时间相隔很短时,不需要考虑水荷载作用历史及增量效应,此时衬砌与围岩之间处于完全紧密贴合的状态,衬砌需要同时承受接触压力、外水压力和重力;当衬砌施作时间与隧洞开挖完成时间相隔较长时,必须考虑水荷载增量效应,此时衬砌与围岩仅在洞底位置存在小范围的接触,衬砌受力特征主要受孔隙水压力控制;排水孔环向间距越小,深度越大,排距越小,考虑水荷载增量效应时的衬砌最大环向应力则越低,而未考虑水荷载增量效应时的衬砌最大环向应力无法无限地降低.

    2025年05期 v.50;No.258 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6 ]

生命科学与医学

  • SiO2-NPs+TiO2-NPs组合喷洒提高天竺葵抗温度胁迫能力的研究

    郝璇;刘城;高成烨;常艺曼;文锦芬;

    本研究旨在探究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O_2-NPs)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NPs)的组合喷施对天竺葵叶片在温度胁迫下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筛选SiO_2-NPs+TiO_2-NPs的最佳浓度、配比以及喷洒次数,并且测定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现当喷洒浓度为600 mg/L、混合比例为1∶2、喷洒次数为2次时,组合喷洒的综合评分最高,有利于天竺葵幼苗的生长.采用该方案预处理天竺葵幼苗,经高温或低温胁迫后,SiO_2-NPs+TiO_2-NPs预处理的天竺葵叶片更绿、植株更挺拔,其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分别显著(高温胁迫)和极显著(低温胁迫)低于对照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显著提高;抗氧化酶基因(SOD、POD和CAT)以及热休克蛋白基因60(HSP60)、冷害响应蛋白基因(CRE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SiO_2-NPs+TiO_2-NPs的预处理有利于提高天竺葵对温度胁迫的抗性.本研究为纳米材料在观赏植物抗温度胁迫栽培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2025年05期 v.50;No.258 12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环境科学与化学工程

  • 紫外老化及环境因素对聚苯乙烯微塑料吸附铜离子的影响研究

    王浩骏;李文兴;曹妍;张林丰;李杰;赵群;李晨;宋浩然;李曼焘;

    为评估微塑料(MPs)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对重金属的载体效应,研究了温度、pH值、盐度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紫外老化前后聚苯乙烯(PS)微塑料吸附铜离子(Cu~(2+))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处理使原始PS原本光滑的表面产生了裂纹和孔洞,微球结构发生不规则破碎,对Cu~(2+)的吸附量由0.501 6 mg/g增至0.806 4 mg/g.紫外老化前后PS对Cu~(2+)的吸附行为均在48 h内达到平衡,且为自发吸热过程,而老化PS的吸附行为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R~2分别为0.998 5、0.962 2和0.977 7).紫外老化前后,PS对Cu~(2+)的吸附能力随温度或pH值的增加、盐度的降低而增强,并且老化PS对Cu~(2+)的吸附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更加显著.DBP的加入略微提高了PS对Cu~(2+)的吸附能力,且紫外老化的PS并不会对DBP的增强作用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老化微塑料在环境迁移转化过程中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规律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0;No.258 13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4 ]
  • 杞麓湖污染源调查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金星;刘绍俊;普发贵;段云丽;翟竟余;

    本研究于2023—2024年对杞麓湖湖体、入湖河流、大龙潭调水工程及6个水质提升站进行采样监测,通过使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杞麓湖主要污染物输入、迁移及平衡关系,阐明湖内水质与蓝藻水华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杞麓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3 991×10~4 cells/L,其中微囊藻为绝对优势属(84.61%),这是杞麓湖COD浓度、pH值长期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湖泊TN、TP受入湖河流外源输入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微囊藻水华的影响;调水工程将高矿化度的岩溶地下水补入杞麓湖,致使微囊藻在无机N及HCO_3~-充裕的水环境下极具竞争优势,促进了杞麓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微囊藻替代假鱼腥藻成为优势属).遏制微囊藻水华已成为当前杞麓湖脱劣的关键环节,在进一步治理流域内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还应采取削减外源污染负荷、实施底泥疏浚、生态补水与多途径遏制蓝藻水华的内外源综合治理思路.

    2025年05期 v.50;No.258 14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8 ]
  • 基于数值计算预测钛渣分阶段氯化速度和气固两相流特征

    朱奎松;蒲韵竹;曹丽;邹军;王军;赵英涛;孙常清;

    为了探究钛渣无筛板沸腾氯化的气固两相流特征,建立钛渣分阶段流态化表观操作气速预测模型.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和Gidaspow曳力模型为基础的钛渣沸腾氯化气固两相流数值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在不同初始流化速度的倍数(λ=5~79.10)下,开展了沸腾氯化的气固两相流数值计算.数值计算得到了钛渣在不同表观操作气速下的气固两相流特征,明确了分阶段流态化的表观操作气速范围;在鼓泡流态化阶段(2.66~4.43 m/s)时,气泡直径随床层高度线性增大,上升速度加快而横向偏移速度减小且钛渣因高密度难被充分流化,床层中部颗粒体积分数高于两侧;在沸腾氯化(6.20~12 m/s)过程中床层中的颗粒运动轨迹会形成“核-环”双区结构,颗粒呈“中心上升、周边下降”运动.该研究揭示了鼓泡流态化阶段气泡尺寸分布和运动规律,提供了沸腾氯化阶段颗粒运动规律特征,为钛渣沸腾氯化工业反应器内的气固两相流研究、优化沸腾氯化反应器设计及工艺参数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05期 v.50;No.258 162-17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 ]

交通运输工程

  • 基于PSO-GWO-BiLSTM-Attention的换道意图识别预测模型研究

    陈峥;韦进;陈博闻;魏福星;

    针对复杂交通场景中车辆换道意图识别准确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PSO-GWO优化策略与BiLSTM-Attention机制的混合模型.该模型以目标车辆的轨迹序列及其与周围车辆的动态交互特征为输入,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挖掘其中的长期依赖特性,并结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动态调整不同时间步的权重,聚焦关键信息,从而提升识别精度.为了优化模型性能,采用粒子群优化与灰狼优化相结合(PSO-GWO)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多目标寻优,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参数调优困难的问题.将该模型与其他5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意图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4.23%,在换道前2.5 s的识别精度均能达到90%以上,展现了较强的预判能力和鲁棒性,为复杂交通场景下的车辆换道意图识别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案.

    2025年05期 v.50;No.258 17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2 ]
  • 基于模糊自适应前馈LQR的智能车辆跟踪控制

    唐斌;米伟;田宁;许占祥;

    路径跟踪控制是智能车辆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为提高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和控制器的自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权重的前馈LQR控制方法.基于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构建了路径跟踪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LQR反馈控制律,并采用前馈补偿控制消除道路曲率扰动的影响.为增强控制器的自适应性和路径跟踪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LQR参数动态调整策略,并开展了Simulink/Trucksim联合仿真和实车试验.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LQR、前馈LQR,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作用下的横向误差分别减小1.1 m、0.3 m,航向误差分别减小0.07°、0.03°;相较于MPC,控制实时性得到有效提高.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均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弯道工况和双移线工况下都具有较好的路径跟踪效果和自适应性能.

    2025年05期 v.50;No.258 185-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9 ]

数理力学与管理科学

  • 连锁董事网络演化动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赵晓琴;王志睿;孙德华;王菲;

    深入分析连锁董事网络演化动因及其作用机制对理解企业各种经营行为具有关键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 ERGM)和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对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连锁董事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驱动因素及形成机制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连锁董事网络呈现持续扩张的趋势,具有高度社群化和小世界特性,网络结构具备一定韧性,在遭遇冲击后更倾向于建立轻量级联结;(2)通过对ERGM的分析发现,网络结构稳定并持续演化,监事会规模、两权分离率、地理距离与产权性质对网络形成及演化影响显著;(3)SD仿真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和外部冲击促使企业增加董事联结以获取竞争优势和资源支持,中心度受企业间董事联结数量、多维邻近性及其滞后作用的多重影响,路径长度和外部冲击显著影响社区数量与聚类集群;外部冲击下,企业间董事联结数量、社区数量与聚类集群变化明显,而股权制衡度和两权分离率相对稳定.本研究解析的连锁董事网络的演化因素与形成机制对理解和解释企业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和思路.

    2025年05期 v.50;No.258 19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2 ]
  • 碳交易制度下不同规模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演化博弈

    张霞;高宇;

    为了研究在碳交易体系下如何推动不同规模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企业A、企业B的三方博弈模型,采用相关碳市场建设报告等数据对政企行为演化路径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了政府与不同规模企业存在的博弈状况,并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碳交易价格较低,企业仍会选择购买碳配额;(2)碳交易价格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意愿,进而影响了政府监管策略的制定;(3)实现理想的碳减排局面需要政府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4)较高碳配额会减弱碳减排效果;(5)通过改变监管成本、消极管理系数来影响政府的监管策略并不受到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相反由于政府监管策略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策略改变.研究结果对碳交易体系下的企业创新策略和政府监管行为具有较强的启示,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2025年05期 v.50;No.258 20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2 ]
  • 基于在线评论的生鲜电商平台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比较

    龚映梅;李紫荆;王余洲;

    旨在创新构建针对生鲜电商平台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将情感分析技术与传统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相结合,系统性评估比较两大生鲜电商平台的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并提出建议,从而提升生鲜电商平台的竞争力.以淘宝和京东两大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SERVQUAL、LSQ理论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ython编程语言爬取平台生鲜产品的在线评论数据,经过数据清洗、jieba分词及去停用词处理,统计高频物流词汇映射至评价指标.通过TF-IDF方法计算权重,利用SnowNLP模型对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计算情感得分及物流服务质量的综合评分.综合评分结果显示两个平台的物流服务质量维度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移情性.研究发现京东的自营物流服务在4个维度上均优于淘宝的第三方物流.然而,两大平台在移情性方面表现均较差,需重点加强.生鲜电商平台应致力于提升品牌形象,强化可靠的消费者认知;提高线上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依托大数据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进物流体系智能化建设;同时注重发展绿色物流,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2025年05期 v.50;No.258 22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90 ]

  • 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再创历史新高——2025年昆明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结与分析

    <正>一、2025年度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及获资助情况2025年,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过程中,我校继续发扬“大有色学科群+生物大健康”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全面部署,精心组织。通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集中受理期共提交申报项目1501项,再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全部申请书的多轮次形式审查和百分之百全覆盖,为学校“十四五”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校获资助241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资助率为16.06%,项目总经费(含间接经费)超1亿元,项目立项总数继续位居云南省第一位。

    2025年05期 v.50;No.258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