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嘉莘;霍宣辰;朱彦霖;柳广舒;
为了更好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指数,通过对云南省脱贫县的深入调研,利用贫困脆弱性法测度脱贫农户的返贫风险,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乡村建设缓解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作用机制与效果.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及其四个子维度均显著降低脱贫农户的返贫风险,且对不同返贫风险水平、致贫原因以及低保金补助的农户而言,数字乡村建设对其返贫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中介效应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而降低农户返贫风险;门槛效应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存在以收入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持续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全新活力、挖掘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作用,以及瞄准脱贫农户家庭条件差异进行精准施策等政策建议,进而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提质增效,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
2025年03期 v.50;No.256 18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9 ] - 张伟峰;王荣彬;
构建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提供依据.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确定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效度检验,通过优序图法计算各指标比重.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88,两轮函询专家参与率均为100%.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从0.07到0.24不等;三个层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737、0.691和0.608,且其P值均小于0.001;三个层级指标的总体克朗巴赫ɑ系数分别为0.841、0.891和0.944,其KMO值分别为0.811、0.762和0.871,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均小于0.001;通过因子分析验证了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相关性和对应性.各层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在0.06%至43.75%之间,确定了各层级的关键指标.把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实例研究,对研究对象存在的弱项指标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良好,涵盖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全生命周期,可以作为评价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的有效工具.
2025年03期 v.50;No.256 20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1 ] - 王筱莉;钱梦迪;邓思远;赵来军;
企业隐性知识及其传播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本文考虑关系强度和知识基础对企业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建立包含显性知识传播网(UAU)、隐性知识传播网(SIR)、员工关系强度网的UAU-SIR多重网络模型;其次,基于微观马尔科夫链方法构造状态转移树,给出动态转移方程并计算出多重网络模型的传播阈值;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中的重要参数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中显性知识的传播要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关系强度对隐性知识传播有更大的影响,强关系更有利于隐性知识传播;调节因子与企业隐性知识传播呈正相关;当隐性知识传播率小于传播阈值时,隐性知识无法在企业中传播开来.
2025年03期 v.50;No.256 216-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5 ] - 刘思齐;楼宇丽;宋庆和;张志远;梁茜媛;
为解决当前反射衍射测量技术中斜入射条件下的精确解析描述缺失问题,本文基于瑞利-索末菲衍射积分公式,理论推导了平行光斜入射单缝时接收面光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其准确性.研究发现:衍射条纹在中心零级两侧呈现不对称分布,且不对称性随入射角增大而显著增强,基于解析模型的缝宽推导结果与实验标称值比较吻合.本文建立了缝宽与系统参数的定量关系,完善了斜入射夫琅禾费衍射的理论框架,为非接触式无损检测中反射衍射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50;No.256 2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