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金科学与技术

  • 基于数字化特征动态识别的底吹气泡运动研究

    凡子茗;李博;徐建新;王华;

    为了分析底吹气泡的连续运动行为,获取气泡的产生机制、尺寸分布及上升速度等关键参数,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新方法,通过集成帧间差分、形态学运算、边缘检测与连通域分析算法,实现了气泡视频数据的高效降噪、连续轮廓提取及运动参数(位置、速度、尺寸)的精准量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捕捉气泡的完整生长过程与动态演化规律,揭示了气泡尺寸分布的非均匀性及上升速度的时空关联特性.本研究为工业反应器多相流系统的工艺调控、能效提升及设备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工具与数据支撑.

    2025年03期 v.50;No.25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2 ]
  • 卧式搅拌釜内红土镍矿浸出过程固-液悬浮的数值模拟

    孙宗磊;王雨;曲景奎;陈正杰;余志辉;张清;

    作为有望替代硫酸加压浸出红土镍矿的新工艺,常压连续浸出解决了硫酸加压浸出能耗高、工艺操作复杂、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由于新工艺不适用于现有的立式反应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卧式反应釜来适应新工艺的工艺条件、设备设计和操作要求.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卧式反应釜内的固-液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显著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搅拌参数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挡板宽度对固-液混合效果影响最显著,而转速的影响最不显著.同时,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搅拌过程,确定了最佳的混合条件,包括使用45°的搅拌桨组合、桨底距C_1为0.57d、隔板高度为55 mm、挡板宽度为10 mm、长径比为1.0,以及桨间距C_2为55 mm.本研究通过CFD模拟和实验验证,为新型卧式反应釜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确定的最佳搅拌条件有助于实现更高效、更均匀的固-液混合,从而提高红土镍矿浸出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研究结果为实际搅拌釜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年03期 v.50;No.256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铝合金/聚碳酸酯自冲铆连接工艺试验及参数优化

    陈思韦;丁燕芳;李小虎;曾凯;张洪申;邢保英;

    为了实现铝合金与聚碳酸酯异种材料的机械连接,辨析工艺影响因素,利用自冲铆成形工艺,以铝合金板材硬度、粘接胶层厚度以及冲压速度为影响因素,失效载荷、能量吸收值为响应值,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模型.使用NSGA-II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并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粘接胶层厚度对接头失效载荷和能量吸收值的影响最大,并呈正相关,冲压速度、铝合金板材硬度对接头失效载荷和能量吸收值的影响程度较小;经过多目标优化后,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板材硬度为34.72 HRB,胶层厚度为0.6 mm,冲压速度为30.59 mm/s,在该工艺参数下接头的失效载荷为2 364.65 N,能量吸收值9.40 J.这为实现铝合金与聚碳酸酯异种材料的连接提供了新的可行策略.

    2025年03期 v.50;No.256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9 ]
  • 掺镓单晶硅中环状分布的V型缺陷的研究

    付学伟;万小涵;马文会;李绍元;杨时聪;武绚丽;

    单晶硅原生缺陷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对掺镓单晶硅的缺陷研究比较少,文中针对商用掺镓单晶硅的原生缺陷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对少子寿命的影响.光致发光光谱显示,在晶圆中分布着宽度为4~5 cm的黑环区域,金相显微镜图片观察到一种罕见的V形缺陷仅在环区中1~2 cm的范围内分布,该区域观察到大量团簇的晶体原生氧沉淀.表征结果显示,V型缺陷符合氧化堆垛层错的特征,这些V形缺陷与原生氧沉淀共同组成缺陷复合区.复合区域对少子寿命减少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他黑环区域,由此加重少子寿命的非均匀径向分布,最终将对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2025年03期 v.50;No.256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9 ]

地学与矿业工程

  • 滇西福贡县泥石流易发性的流域单元CF模型评价

    童方彤;刘益;祝传兵;康晓波;

    特殊的自然环境导致滇西福贡县泥石流灾害频发,并成为严重威胁当地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限制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是灾害预测预防的重要基础,可为地方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的有效性是决定评价结果是否可靠的关键.从建立泥石流评价体系角度出发,基于流域单元选取流域平均坡度、流域平均高程、Melton比率、流域高差率、流域延伸率和流域水系密度6个指标因子,采用确定性系数(CF)模型对福贡县的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4个分区,其中高、中易发区的潜在泥石流灾害数量占比高,分别占58.10%和35.75%,面积分别占21.45%和40.11%,且CF值等参数体现出流域平均高程、Melton比率、流域高差率和流域水系密度与泥石流发育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综合研究认为,福贡县的泥石流高易发区主要为水系密度大、海拔较低、地势较陡的区域,而且CF模型评价所获得的泥石流灾害集中发育区与福贡县的泥石流灾害实际发生点的分布高度一致.另外,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值作为易发性精度验证结果,最终求得AUC值为0.793 0,表明基于流域单元应用CF模型得出的福贡县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相对可靠,可为区域泥石流灾害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50;No.256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2 ]
  • 基于DDPM-LightGBM的电力CPS多标签不平衡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检测

    李俊颉;高莲;李鹏;张璇;杨家全;苏适;

    针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数据不平衡导致的多标签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 FDIA)检测模型精度不高以及数据量大导致检测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s, DDPM)和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LightGBM)的FDIA检测模型.利用DDPM模型来生成数据集中不同标签的少数类攻击数据样本,解决数据集平衡问题,通过余弦相似性来对生成的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判断数据生成的质量;采用LightGBM算法,通过直方图技术、梯度单边采样技术和互斥特征捆绑技术简化数据和模型复杂度,提升检测速度和精度.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提供的电力CPS多标签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生成高质量的攻击数据,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明显提升了对多标签FDIA的检测率.

    2025年03期 v.50;No.256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中文学术问答与应用

    刘嘉;李楠;梁晓娜;乔艳华;

    为提升中文学术问答系统在专业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上的表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学术问答框架,并探讨其在复杂学术领域的应用潜力.该框架以学术元智能体任务分解、子智能体协同运行及答案整合为核心,融合了学术见解知识库、NL2DATA专业知识库工具以及网页检索模块等多源外部检索方法,有效提升了答案的整体性能.通过这些模块的协同作用,该框架针对中文学术问答任务中的多场景问题进行有效应对,进一步提升了中文学术问答系统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在实验部分,基于多场景任务的学术问答测试集,对框架在回答意图识别与理解、准确性、学术性、格式与逻辑连贯性和语言一致性五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性评估.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框架在文献检索问答、文献辅助阅读、文献生成、文章改写等四个场景上较目前先进的大模型提升了1-2分(评分范围为0-10分),在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及学术性上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在日常问答场景中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研究表明,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学术问答框架为复杂学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创新性路径,并为智能化知识服务与学术资源共享奠定了重要基础,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年03期 v.50;No.256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44 ]
  • 基于特征增强的遥感图像极端目标检测算法

    李梦;何强;陈琳琳;王恒友;

    目标检测是分析与处理遥感图像的基本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识别遥感图像中物体的类别和位置信息.极端目标是指图像中拥有极小尺度和极大长宽比的物体,这些物体在遥感图像中广泛存在且难以被现有的目标检测算法检测,如何检测这些物体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极端目标检测网络(FEEODNet).该网络包含一个双分支融合网络,一个分支利用浅层特征提取细节信息用于检测小目标,另一分支利用深层特征提取语义信息用于检测大目标.两分支融合后,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块增强特征,从而提升目标检测性能.此外,为了提取目标的全局信息,本文对语义信息特征图通过串联的非对称卷积块生成不同形状的感受野,以适应极端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利用多尺度最大池化算法筛选热图中的关键点,从而更准确地确定不同尺度目标的中心点.最后,在NWPU VHR-10和RSOD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两个数据集上的mAP分别为96.92%和96.43%,优于目前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说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检测遥感图像中的极端目标.

    2025年03期 v.50;No.256 7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2 ]

机械工程

  • 隧道式烟包回潮机热湿流场分析与结构改进

    宗样样;王立华;蒋维;黄亚宇;杨雄;张浩;赵海涛;

    隧道式回潮机内热湿流场均匀性对烟包回潮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构建了隧道式回潮机仿真分析模型,并通过现场测试实验进行了模型可靠性验证.通过仿真分析得到隧道式回潮机内热湿流场分布特性,并提出结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考虑了通入蒸汽方式、蒸汽入口过渡段、排气口排列方式、蒸汽入口数量对热湿流场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入蒸汽方式、蒸汽入口过渡段、排气口排列方式、蒸汽入口数量均对热湿流场有显著性影响;结构改后的回潮机较原始结构回潮机内的气流速度均匀度平均提高0.285,温度均匀度平均提高0.190,湿度均匀度平均提高0.311.该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2025年03期 v.50;No.256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最优变分模态分解的管道泄漏次声定位和实验研究

    刘尊民;刘志红;张西龙;殷逸冰;李宝刚;

    为解决输气管道泄漏实时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最优变分模态分解的管道泄漏次声定位方法,用于气体管道泄漏定位实验研究.在管道泄漏次声波产生机理和声波特征基础上,以变分模态分解为切入点,提出峭度、包络熵、近似熵性能评价参数和低频噪声混叠度准则优化模态K值,得出最优模态函数,提取嘈杂声环境中的有效次声信息,并以此联合互相关模型对两路次声波进行时延估计,获取时延参数,计算出泄漏点位置坐标实现定位.搭建了100 m环形管道实验平台,在0.5 MPa管道压力条件下完成了3 mm、5 mm和7 mm泄漏孔径的150次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次声信号的噪声分离方面优于EMD和小波法,在定位精度上高于传统时延法10%以上,实验测试环境下最小泄漏孔径3 mm的定位精度高达96%.

    2025年03期 v.50;No.256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7 ]

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

  • 基于陷波器的“光储直柔”系统二次纹波电流抑制策略

    谭昊;周平;管真琪;兰倢;游春;周念成;张雪飞;

    “光储直柔”系统以直流建筑为代表,已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光储直柔”系统中的单相交流负载需通过单相逆变器接入到直流母线中,这将会在系统中引入二次纹波电流,严重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系统的供电效率.对此提出了基于陷波器的“光储直柔”系统二次纹波电流抑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基于傅里叶级数的直流变压器(Direct Current Transformer, DCT)信号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推导了DCT等效阻抗的公式,并分析了改进DCT控制方式增加等效阻抗在二倍频(100 Hz)处的合理性;提出了在DCT的电压外环中增加陷波器的方式增加等效阻抗,该方法不增加额外成本和运行损耗,有效地抑制了流经DCT和直流母线的二次纹波电流,提高了“光储直柔”系统的可靠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的模型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抗干扰能力.

    2025年03期 v.50;No.256 10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6 ]
  • 环境参数影响下的火电机组空冷系统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赵鑫;杨珍帅;范烨;赵强强;万超;杨凯旋;赵海江;肖文博;崔元永;师进文;

    空冷系统由于其良好的节水、节能效益在火电产业发展迅速.空冷塔是其重要的冷端设备,环境因素会对其换热特性造成影响.“三塔合一”型间接空冷塔是一种技术优化型空冷塔,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研究其在夏季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和环境风速对于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并对电厂实际运行给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风速从5 m/s增加到16 m/s时,“三塔合一”型间接空冷塔迎风扇段换热量增加22.9%,两侧内外侧扇段换热量分别降低62.9%和67.4%,背风扇段换热量减少66.7%,同时两侧扇段压力变化相对较大;环境风速在5 m/s到14 m/s时,双塔总换热量随风速增大而降低,但当风速大于14 m/s后,总换热量会小幅度回升;在南北风向下由于一座塔会对另一座塔完全遮挡,导致被遮挡的塔换热量大幅升高;在东南风和东北风下,被遮挡的塔进气量减少、换热量降低,并且由于环境风与塔内部烟气管道垂直形成涡流导致塔内压力降低,必要时可以考虑增加机组负荷来抵抗涡流效应.

    2025年03期 v.50;No.256 11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1 ]

生命科学与医学

  • 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黄芬;户晓霞;胡梦思;

    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通常指病原体经胎盘或产道由母体传播给胎儿.病毒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可导致胎儿不良发育,如生长受限、早产、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然而,病毒感染导致胎儿不良发育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预防病毒感染造成的胎儿不良发育对于提高优生优育率至关重要.本文从孕妇感染不同病毒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展开综述,明确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的致病机制,以期通过防控病毒感染,降低胎儿不良妊娠结局.

    2025年03期 v.50;No.256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环境科学与化学工程

  • 基于激光雷达探究云南省某市秋季大气颗粒物排放源特征

    郑丽;陈鑫;邓鑫;王静;杜青清;李智皓;包云;

    为了深入了解云南省秋季大气中气溶胶分布特征和源排放特征,选取了云南省某城市2023年9月环境监测数据,结合高时空分辨率、高探测精度、多模式监测的气溶胶激光雷达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法和特征雷达图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利用激光雷达的水平和垂直监测,追踪并探究排放源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云南省某市2023年9月PM_(2.5)、PM_(10)月均浓度分别为25μg/m~3、56μg/m~3,非清洁天(AQI>50)的PM_(2.5)和PM_(10)浓度分别是清洁天(AQI≤50)的1.2倍和1.8倍.比值法和特征雷达图显示,非清洁天受外来污染源影响显著,固定源贡献更高,污染特征以偏二次型为主.激光雷达水平扫描共发现18处典型污染热点,分别为生物质燃烧(6处)、机动车排放(6处)、餐饮油烟排放(3处)、工业和扬尘源(3处).其中:工业排放和扬尘污染出现频次较低,而生物质燃烧对颗粒物污染的贡献最为显著,消光系数最大值达1.28/km,部分老旧小区油烟排放产生的烟羽消光值甚至可达到2.57/km.垂直监测显示,9月14日~15日颗粒物污染经历了从粗粒子模态向细粒子模态的特征转变,以及从本地排放向高空传输与本地排放混合的形势调整;14日夜间空中出现污染团并持续沉降,导致地面颗粒物浓度升高,污染物以规则细粒子为主;HYSPLIT后向轨迹结果同样显示存在高空污染团沉降.

    2025年03期 v.50;No.256 13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 云南紫溪山森林区域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梁瀚;杨绍辉;孟菲;邓志华;

    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保障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物质资源的需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评价生态系统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其时空变化情况及驱动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研究非常关键.针对云南紫溪山森林植被NPP进行研究,以期对紫溪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数据参考.基于CASA模型对2000—2022年紫溪山森林植被NPP进行估算,使用Theil-Sen Median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地理探测器对植被NPP的影响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结论如下:(1)时间上,研究区2000—2022年植被NPP均值为1 239.99 gC·m~(-2)·a~(-1)且呈现上升趋势;(2)空间上,植被NPP变化表现为西北及东部植被NPP极显著增加,植被NPP在空间上降低部分在紫溪山区域内呈现破碎化分布,低于总面积的20%;(3)地形因子对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NPP影响较小,坡度以及坡向对植被NPP的影响水平较低,气候因子对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NPP影响较大,作用力最强,人为因子在与气候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植被NPP有明显的影响;(4)地理探测器显示:紫溪山植被NPP对气候因子响应最强,且气候因子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后的解释力最高;在紫溪山森林区域,气候因子是紫溪山植被NPP的主要影响因子,人为因子次之,地形因子最弱.

    2025年03期 v.50;No.256 14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0 ]

交通运输工程

  • 基于前景理论的公交站区慢行异质群体交通冲突演化博弈研究

    胡立伟;杨灿;邓志成;付欣;潘江雄;武加宝;

    针对公交站区慢行异质群体的交通冲突风险问题,在不同交通情境下对慢行异质群体的冲突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前景理论和演化博弈论的公交站区慢行异质群体交通冲突研究方法.首先对公交站区慢行异质群体的选择行为进行深入剖析,识别出4种通行策略组合.其次,基于前景理论和演化博弈论,构建公交站区慢行异质群体交通冲突演化博弈模型.最后,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借助雅克比矩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决策损失规避系数与系统的演化速度成反比,而损失感知价值敏感系数和决策影响系数则与系统的演化速度成正比.此外,互让损失的增加会促使通行策略概率上升并抑制其下降,而机会损失的增加会抑制通行策略概率上升并促进其下降.本研究成果更加全面地揭示了公交站区慢行异质群体交通冲突演化的内在规律与影响因素,对提高公交站区慢行异质群体的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025年03期 v.50;No.256 16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31 ]
  •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城市交叉口风险评估方法

    陈昱光;杨彬;王延安;李艾;肖海承;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区域.为发现交叉口事故主要影响因素并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城市交叉口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可变模糊理论使用灰云模型对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改进,基于博弈论与模糊熵值法进行综合赋权,进而求解交叉口各个风险指标综合权重.以某实际交叉口为例进行风险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评估精度最佳,并发现了影响该交叉口安全的主要因素,后续可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改善措施.

    2025年03期 v.50;No.256 175-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5 ]

数理力学与管理科学

  • 数字乡村建设对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基于云南省脱贫县的调查

    吴嘉莘;霍宣辰;朱彦霖;柳广舒;

    为了更好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指数,通过对云南省脱贫县的深入调研,利用贫困脆弱性法测度脱贫农户的返贫风险,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乡村建设缓解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作用机制与效果.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及其四个子维度均显著降低脱贫农户的返贫风险,且对不同返贫风险水平、致贫原因以及低保金补助的农户而言,数字乡村建设对其返贫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中介效应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而降低农户返贫风险;门槛效应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脱贫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存在以收入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持续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全新活力、挖掘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作用,以及瞄准脱贫农户家庭条件差异进行精准施策等政策建议,进而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提质增效,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

    2025年03期 v.50;No.256 18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9 ]
  • 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伟峰;王荣彬;

    构建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提供依据.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确定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效度检验,通过优序图法计算各指标比重.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88,两轮函询专家参与率均为100%.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从0.07到0.24不等;三个层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737、0.691和0.608,且其P值均小于0.001;三个层级指标的总体克朗巴赫ɑ系数分别为0.841、0.891和0.944,其KMO值分别为0.811、0.762和0.871,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均小于0.001;通过因子分析验证了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相关性和对应性.各层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在0.06%至43.75%之间,确定了各层级的关键指标.把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实例研究,对研究对象存在的弱项指标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良好,涵盖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全生命周期,可以作为评价高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的有效工具.

    2025年03期 v.50;No.256 20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1 ]
  • 基于微观马尔科夫链的企业隐性知识多重网络传播模型研究

    王筱莉;钱梦迪;邓思远;赵来军;

    企业隐性知识及其传播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本文考虑关系强度和知识基础对企业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建立包含显性知识传播网(UAU)、隐性知识传播网(SIR)、员工关系强度网的UAU-SIR多重网络模型;其次,基于微观马尔科夫链方法构造状态转移树,给出动态转移方程并计算出多重网络模型的传播阈值;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中的重要参数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中显性知识的传播要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关系强度对隐性知识传播有更大的影响,强关系更有利于隐性知识传播;调节因子与企业隐性知识传播呈正相关;当隐性知识传播率小于传播阈值时,隐性知识无法在企业中传播开来.

    2025年03期 v.50;No.256 216-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5 ]
  • 基于平行光束倾斜入射狭缝的反射衍射测量法理论推导与实验研究

    刘思齐;楼宇丽;宋庆和;张志远;梁茜媛;

    为解决当前反射衍射测量技术中斜入射条件下的精确解析描述缺失问题,本文基于瑞利-索末菲衍射积分公式,理论推导了平行光斜入射单缝时接收面光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其准确性.研究发现:衍射条纹在中心零级两侧呈现不对称分布,且不对称性随入射角增大而显著增强,基于解析模型的缝宽推导结果与实验标称值比较吻合.本文建立了缝宽与系统参数的定量关系,完善了斜入射夫琅禾费衍射的理论框架,为非接触式无损检测中反射衍射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50;No.256 2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正>一、本刊简介《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昆明理工大学主办的高校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创刊于1959年,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7-855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3-1223/N,双月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及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期刊;荣获教育部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中国学术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云南省优秀栏目奖等。

    2025年03期 v.50;No.256 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